推广 热搜: 投资者  600  浪潮  App  透视内幕  指导  罕见  环境  五险一金  机主 

史文恭有哪些典故(为何刻自己名字)

   日期:2023-05-28     浏览:45    
核心提示:​在《水浒全传》中,晁盖为人仗义,气力过人,江湖名气大,威望也高,不过结局很惨。 曾头市之战,因为急于立功,晁盖不听林冲之言,轻信两个和尚的话,中了史文恭的计策。在突围过程中,晁盖面颊中箭,幸亏

史文恭有哪些典故(为何刻自己名字)(1)

​在《水浒全传》中,晁盖为人仗义,气力过人,江湖名气大,威望也高,不过结局很惨。

曾头市之战,因为急于立功,晁盖不听林冲之言,轻信两个和尚的话,中了史文恭的计策。在突围过程中,晁盖面颊中箭,幸亏呼延灼、燕顺等人拼命相救,才不至于当场阵亡。然而,因为所中之箭有毒,晁盖没能活下来,他匆匆交待几句遗言,便含恨而死。射死晁盖的毒箭上,刻着“史文恭”三个字。后来,宋江等人之所以要活捉史文恭,为晁天王报仇,就源于此。

很多读者认为,史文恭是猛将,不会在箭上用毒,更不会在箭上刻着自己的名字。一些读者甚至觉得,这是宋江(派别人)所为,目的是害死晁盖,并嫁祸给史文恭。

其实,这种说法并不对,因为战争就是你死我活的事,没有任何规则可言,箭上用毒很正常。这一点,无论正史还是古典小说,都有大量证明。比如《三国志》中,关羽曾经刮骨疗毒,其手臂上的毒就源于战场流矢。

史文恭有哪些典故(为何刻自己名字)(2)

央视《三国演义》中刮骨疗毒镜头

至于箭上刻名字,在古代一样不稀奇。事实上,在兵器上刻名字是一种悠久的管理监督方式,叫“物勒工名”制度。

“物勒工名”制度的起源

所谓“物勒工名”,意思是在器物上刻着铸造者的名字。当然,不一定只刻亲手铸造者的名字,有时候还包括铸造者的直接上司,或者上司的上司等。这么做,是为了方便追究责任,保证器物的质量,避免偷工减料等事故。

“物勒工名”一词,最早出现于《吕氏春秋》中。

是月也,命工师效功,陈祭器,按度程,毋或作为淫巧以荡上心,必功致为上。物勒工名,以考其诚。功有不当,必行其罪,以穷其情。

这段话大意是说:这个月,要让工匠们把所造的祭祀用器物陈列出来,这些器物不能太奇巧,以免让天子分心,只要精致就为最好。这些器物要刻上工匠的名字,这样方便考察他们是否诚实,如果器物质量不过关,就要追究其责任。

史文恭有哪些典故(为何刻自己名字)(3)

《寻秦记》吕不韦形象

成书于西汉时期的《礼记》中,有同样的记载。

《吕氏春秋》由吕不韦主持,其门下门客编纂,成书于战国末年,秦始皇统一中国前;《礼记》主要也是记载先秦时期的礼制。由此可知,至迟在战国时期,中国就已经有了“物勒工名”的制度。而实际上,早在西周时期,祭祀器具上就出现“工师”的名字了,可见“物勒工名”制度的雏形,早在三千年前就已经出现。

这种制度并非一纸空文,因为考古发现,当时一些器物的确会刻上工匠名字。

比如,当时一件刻着铭文为“三年相邦吕不韦造寺工詟丞义工窎”的铜戈,意思是秦王三年(公元前244年),由相邦“吕不韦”监造,寺工(管理工匠的官职名)“詟”负责,丞(协助管理者的官职名)“义”协助,工匠“窎”完成的戈。

1987年9月,四川省青川县白水区也曾出土一件铜戈,名为“吕不韦戈”,全长为26.5厘米。戈内部两面有铭文,正面为“九年相邦吕不韦造蜀守金东工守文居戈三成都”,翻面为“蜀东工”,一共23个字。

史文恭有哪些典故(为何刻自己名字)(4)

吕不韦戈(来源网络)

由此可知,当时器物铭文会注明时间、地点和负责人名字。据此可以发现,当时秦国的“物勒工名”管理,属于“监造-主造-铸造者”三级监造制度。这种制度,既可以直接追究铸造者的责任,也能追究其上司主造者的责任,还能追究最高负责人,即监造者的责任。一旦器物出现质量问题,他们无法互相推诿,谁也跑不了。

需要说明的是,“物勒工名”制度并非只应用于兵器,在铁器、陶器、量器、漆器等方面也都施行。秦始皇亲政之后,还把物勒工名的制度纳入到《秦律》中,这对后世影响深远。

宋明时期的“物勒工名”制度

从秦朝到明清,“物勒工名”制度一直存在。不过,“物勒工名”制度在各个时期的发展程度不一样,有衰落也有盛行,直到清朝之后,这种制度才逐渐消失。

从秦朝到汉朝前期,“物勒工名”制度施行还不错。但是到东汉后期,因为当时朝廷管控不力,所以许多器物上勒名不明显,民间制造器物虽然勒名,但多是店铺名、个人名、宣传语或祈福语,以求售出更多。这种情况,一直持续到南北朝时期。直到隋唐盛世,“物勒工名”制度才再次得以发展。

史文恭有哪些典故(为何刻自己名字)(5)

铜镜上铭文多吉祥语

水浒故事诞生于宋明时期,这段时期的“物勒工名”制度,又是什么样呢?

北宋以来,由于商业发达,部分商家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,以次充好,这就导致市场上假冒伪劣产品太多。基于此,宋代不仅严格执行“物勒工名”制度,而且每一种商品都有标准,这个标准叫“法式”。比如,宋代有一本关于建筑的书,是李诫的《营造法式》。这里的“法式”,就是建筑方面的标准。

监察人员通过制定好的“法式”,对每一种商品进行检验。这一点,《宋史 职官志》中有明确记载。

庀其工徒……物勒工名,以法式察其良窳。凡金玉、犀象、羽毛、齿革、胶漆、材竹,辨其名物而考其制度,事当损益,则审其可否,议定以闻。少府所掌,旧有主名,其工作之事,则监自亲之。

除此之外,凡是为皇家制造的器物,比如兵器、砖石等,也都严格施行“物勒工名”制度。在今天的南京明城墙上,我们还能看到砖石上有铭文。这些铭文,就是记录城砖的烧制时间、烧砖人以及监造机构名等。一块城墙砖上,就明确刻着“窑匠陈当寿,造砖人夫李遇宝”十二个铭文。

史文恭有哪些典故(为何刻自己名字)(6)

南京明城墙砖石上铭文

​城墙所用城砖,官府都有记录。如果以后城墙出了问题,那么官府就可以根据记录和铭文,直接找到负责人和烧砖的匠人。

水浒中的“物勒工名”

从上可以发现,兵器上刻着名字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。只不过,民间的“物勒工名”并不像皇家那般严格,上面不必刻着许多字。为了方便,记着负责人的名字或者名字加序号就可以,这在水浒中也有表现。

比如祝家庄里的兵器,上面就刻着字号。

石秀道:“我与他些银两,回与我一把朴刀用,如何?”小二哥道:“这个却使不得,器械上都编着字号。我小人吃不得主人家的棍棒,我这主人法度不轻。”

石秀想买祝家庄里的朴刀,但是小二却告诉他,朴刀上都编了字号。一旦丢失,就会受到惩罚。显然,祝家庄的兵器也有“物勒工名”。

史文恭有哪些典故(为何刻自己名字)(7)

央视水浒石秀形象

所谓“字号”,是名字和序号。序号可以方便管理,查询数量,比如水浒中说到,祝家庄每家两把朴刀。按照一定的顺序,到你家应该是56,若是检查时你家没有,或者序号不对,就可以发现问题所在。至于名字,当不是工匠名字,因为像祝家庄这样的武装势力,其实并不算强大,他们的工匠数量也没多少,且一直都在庄子内,很容易管理。所以,兵器上应该是将领的名字。因为祝家庄有栾廷玉、祝龙、祝虎、祝彪等几位将领,这样做,是为了方便划定各自管辖范围,以及记录功劳。

举个例子,或许就明白了。

假设石秀要借用的朴刀,上面字号是“栾廷玉四十”,就说明这一片是栾廷玉的势力范围,拿着这把朴刀作战的人,属于栾廷玉麾下第四十名士兵。一旦这把朴刀丢失,那么此人作战就没有兵器,即便他拿着别人的兵器,也会被发现。如果这把朴刀丢了,或者被别人买去,或者被盗走,此人就要受到惩罚;若是因为作战而折损,留在了战场,那就没事;若是杀了敌人,或者留在了敌将身体内,那么此人以及栾廷玉本人,都有功劳。

这么一说,就能明白祝家庄兵器上字号的作用了。

史文恭有哪些典故(为何刻自己名字)(8)

央视水浒史文恭形象

同理,史文恭毒箭上之所以刻着他自己名字,也是出于这样考虑。和祝家庄兵器的区别是,史文恭毒箭上只有名字,没有序号。这应该是史文恭自用的箭,所以没有序号,如此可以和士兵所用箭矢区分开来。即,有序号者为士兵所用,无序号者为史文恭本人所用。当然,也可能史文恭部下所用箭矢都没有序号,毕竟都由史文恭管理。

史文恭毒箭与晁盖之死

许多读者认为,史文恭是高手,箭上不会刻姓名,更不会用毒,这是不正确的。因为,从“物勒工名”制度可知,器物刻上名字很正常,尤其是兵器上。所以,祝家庄兵器上有字号固然正常,曾头市兵器上有史文恭姓名也不足为奇。不能因为史文恭是高手,就说他的箭上不会有名字和毒,没有这样的逻辑。

史文恭后来写降书,也承认了射死晁盖之事。

史文恭有哪些典故(为何刻自己名字)(9)

央视水浒晁盖形象

史文恭也有八分惧怯,随即写书……宋江拆开看时,写道:“……向日天王率众到来,理合就当归附。奈何无端部卒,施放冷箭,更兼夺马之罪,虽百口何辞!原之实非本意。今顽犬已亡,遣使讲和……。”

虽然这封降书是以曾弄(曾家五虎父亲)口吻所写,但实际上是史文恭写的。即便不看这一点,从“无端部卒,施放冷箭”也可知道,曾头市承认了射死晁盖之事。再加上毒箭上有史文恭名字,所以梁山好汉才认定史文恭是害死晁盖的仇人。

总而言之,晁盖之死的确是史文恭所为,与宋江无关。

史文恭有哪些典故(为何刻自己名字)(10)

央视水浒宋江形象

​很多人说,晁盖死时没提到史文恭,而宋江却说捉史文恭为晁盖报仇,这是篡改晁盖遗嘱。其实,这是因为,晁盖中箭后,不知是谁射了自己,所以临终只说“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,便教他做梁山泊主”,没提到史文恭名字。而宋江看到了毒箭上的名字,所以才会说“如有人捉得史文恭者,便立为梁山泊主”仇。

所以说,网上所谓的“晁盖之死凶手其实是宋江”“宋江派人(花荣或者其他人)射死晁盖”“宋江为做寨主而篡改晁盖遗嘱”等言论,都是彻底的阴谋论。

参考资料:《礼记》《吕氏春秋》《三国志》《宋史》《从古代文献探“物勒工名”》《水浒全传》等。

,
原文链接:http://www.knots.cn/news/show-3042721.html,转载和复制请保留此链接。
以上就是关于史文恭有哪些典故(为何刻自己名字)全部的内容,关注我们,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。
 
标签: 名字 器物 制度
打赏
 
更多>同类资讯

推荐图文
推荐资讯
网站首页  |  VIP升级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手机版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sitemap  |  教你编漂亮的手链,项链,坠链,戒指,有空了编一个送给心爱的TA吧~  |  教你编漂亮的手链,项链,坠链,戒指,有空了编一个送给心爱的TA吧~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